兴汉室 - 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盖精微听察,理析豪分。规矩可则,阿保不倾。”艺文类聚

    黄琬这时在心里想道:到时候董承与盖顺一个深受忌惮,一个才不堪用,剩下够资格能领兵出征的,唯有皇甫嵩。

    在打白波这件事上,无论派谁去,黄琬他们都得不到半分利益,所以此时的重心应该放在民屯与军屯长官私下争夺屯户的问题上。

    钟繇点了点头,两人在无声之间,用眼神达成了默契。他巧妙的转移话题,对仍坐在一旁,茫然无知的王凌问道:“我记得负责京兆军屯事务的是典农校尉王承?”

    负责军屯的将校多半是由凉州将校里裁汰的武官,或是主持关中军屯事宜的典农中郎将段煨的旧部。

    这个王承本来是胡轸的手下,后来改换了董承的门庭。在董承查办侵占上林的三辅士族的时候,王承由于拷掠残酷,办事得力,逐渐为董承赏识,提拔为典农校尉,专司京兆及长安等地的军屯事务。

    王凌这会儿还在思索为何要让董承去干这个事,就只听钟繇的发问,他回了神,赶紧应了一声:“唯,京兆的军屯一直是由王承负责,不过此人对典农中郎将都不甚尊敬,于我便更无交集。”

    长安令与黄门侍郎同样都是秩六百石的官员,只不过一来黄门侍郎随侍陛前,比其他同等官职无形之中要贵重许多二来则是钟繇成名已久,是王凌的长辈,是故在应答之时,王凌选择了极为谦虚敬重的姿态。

    钟繇微微皱起眉头,说:“听说王承此人积财吝赏、贪功诿过,没想到他仗着背后有董承为其声张,连长官都不放在眼里了。”

    王凌异常机警,他从钟繇的话里听出对方无意间透露,有问责王承的打算,再联系一开始黄琬的态度。两相对照,很容易就能得出二者想借此整治一番军屯,将那些被王承强行纳入军屯的普通民屯户口,重新交还给当地的农曹掾。

    他所求的就是这个机会,毕竟民屯办得好不好,也与他的政绩挂上钩,但不出则已,一出就得克竟全功。

    所以这时王凌保持冷静,沉着说道:“王承此人为求一时之绩,放纵下属苛待屯户,此次鲍出之母遭掠,而该管之人却无施援手,可见此人不善治事。”

    黄琬点点头,说:“在董承上疏之后,陛下定然会找你问询情况,你在回复的奏疏中,要将鲍出家中景况,细细的说明白,绝不能有丝毫纰漏,影响圣断。”

    王凌醒悟明白,当即答诺,在黄琬面授机宜后,王凌对此事心里有了把握,道谢之后,知晓黄琬与钟繇还有事要谈,于是只坐了会,便告辞离去了。

    钟繇看着王凌离去的背影,突然说道:“此子之才已远胜同侪,再过两三年,恐怕就可属大事,执一方之政了。”

    黄琬闻言叹道:“那得看他有没有这个命,王公一走,他在朝中可谓是孑然一人,我等虽能在旁照拂一二,但终非长久之计。王氏门楣今后是盛是衰,全靠他自己了。”

    钟繇想起王凌应对时不卑不亢,言行举止颇有一些王允的耿直,眼神里却又时不时的透露出精练。他感慨道,语气里夹杂着遗憾:“这就是王氏的才俊,也不枉王公临走时,对他抱以厚望。”

    黄琬看了钟繇一眼,如何不知对方是触景生情,钟繇今年已过四十,连续有过几个儿子,至今都没能活到成年。如果有侥幸活下来的,现在应该也有王凌这么大了。

    “且不说他了。”黄琬强笑道:“就说元常你吧,听闻这几日宫里传来风声,陛下有意拜你为雍州刺史、守土安民。等到诏旨下达,你可得邀我去府上一叙。”

    钟繇的心思被对方牵动,不禁想到,雍州新辟,羌汉杂居,那些部族的酋长渠帅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主,自己要想在哪里干出一番成绩来,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。也真不知道皇帝这是故意调走他,还是有意观察他的能耐。

    心里虽然是这样想着,但这话可不便说出口,若是说了些扬长志气的话,倒像是晚辈在长辈面前打包票,这对要强的钟繇来说是不能接受的。可若是不接话又不行,像是自己怕了这件任命似得。

    黄琬就坐在那里温和的笑着,看着钟繇正思索着该如何回复,反倒将先前羡慕王凌年少才俊,心忧丧子的情绪给驱散了。

    “马腾、韩遂这帮人自打五月的时候就呈交降表,说要来长安觐见,现在都七月了,却还没个动静。”钟繇想了个折中的说法,道:“我看他们毫无诚意,并不是真心请降,我这雍州刺史,恐怕只是外人闲谈,当不得真。”

    黄琬轻轻吁了一口气,若无其事的说道:“太尉对此事却很是上心。”

    “都是一家人,又能分董承之势,如何不上心?”钟繇冷笑道:“董承这次急着请命东征,多半也是因此缘由不过,这些事眼下与我等没有干系,让太尉与董承斗去。”

    黄琬对钟繇选择作壁上观的立场不置可否:“陛下提拔董氏外戚,我一直对此事颇有微词,饶是与彼等有地域之别,政见之分,但终究同为士人。以后若有相帮之处,当不吝援手才是。”

    钟繇心里不以为然,想当初马日磾联合杨氏、赵家兄弟等人,与皇帝一同设计罢黜王允、清算关东士人的时候,可曾想过彼此都是同为士人?如今自己这些关东出身的士人在朝堂上被其压制,苦无出头之日,还不是拜他们所赐?

    碍于情面,钟繇还是表面上附和道:“这是自然,不说别的,就说若是那闲谈属实,我一旦授任雍州,就少不得与当地望族交往。所以即便彼此有过龃龉,在大是大非面前,还是共御外敌,不能计较私利。”

    黄琬极为认同钟繇的话,他说:“接下来要做的,不仅是太尉,就连杨氏、司徒那边,都是利益攸关。如若没有这么一条彼此心知的成规,我们又怎么聚在一起来促成此事?”

添加书签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